
山西臨汾近日五家企業停產,凸顯氣膜成煤場封閉“剛需”
標簽:
《中國新聞網》7月24日報道:在極力打造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當下,山西省臨汾市政府為早日摘掉大氣污染的“黑帽子”,正進行一場史上最嚴的環保整治,壯士斷腕,背水一戰,保生態紅線,環境質量底線,對該市轄區內的“一城三區”鋼鐵、焦化等5家污染企業實施停產退出。
據中國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,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中,2019年1-6月,臨汾市空氣質量最差。為此,臨汾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可謂“馬不停蹄”,為落實《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,臨汾市政府在2019年行動計劃中要求,對“一城三區”區域限制類鋼鐵、焦化、塑料,共5家污染企業實施停產退出。
山西是資源大省,而生態脆弱和結構性污染于一體的矛盾也特別突出。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在公開場合表示,“寧可犧牲點GDP,也要把環保指標提上來”,山西省省長樓陽生稱“堅決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”。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調任臨汾市市長僅3月有余的董一兵,多次在公開場合中強調,“臨汾要下大決心、壯士斷腕,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這場大仗、硬仗、苦仗?!?/span>
此次關停退出的5家企業中,鋼鐵企業1家(堯都區)、焦化企業3家(襄汾縣1家、洪洞縣2家)塑料企業1家(臨汾開發區)。經測算,關停上述5家企業,每年可消減一氧化碳排放量約3943.5噸、氮氧化物約1556.5噸、二氧化硫約1213.9噸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約5347.4噸、顆粒物約5691.3噸。
眾所周知,氣膜煤棚作為“鐵腕治污”背景下的新事物,在環保除塵、科技智能、節能降耗、減排控污等方面的杰出表現,再加上工程造價低、施工周期短等優勢,深受國內鋼鐵、煤炭、電力企業的歡迎。事實上,近年來采用氣膜對煤場進行封閉的案例,比比皆是,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,例如國家能源、平煤集團、潞安集團、龍鋼集團、漳澤電廠、西山煤電、勝利油田等大型能源企業的煤場封閉項目,便是踐行環保很好的證明。
藍天保衛戰,我是行動者。中成空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,智能化氣膜煤場封閉蚓領者,擁有211項獨佳專利技術、170米世界超大跨度紀錄、100萬平方米年均建設面積和19年膜結構行業經驗,愿與包括山西省在內的所有煤炭、鋼鐵、電力、焦化企業一道,打好環保攻堅戰,打贏藍天保衛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