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治污染,“京津冀”再下戰書 建氣膜,中成空間“快又好”
標簽:
日前,生態環境部、國家發改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聯合印發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的通知,并提出了具體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辦法。
通知指出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,將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。近年來,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,PM2.5平均濃度是其他季節的2倍左右,重污染天數占全年90%以上。2018-2019年秋冬季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.5%,重污染天數同比增加36.8%。
行動方案顯示,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實現“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%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6%”。實施范圍包含北京市,天津市,河北省石家莊、唐山、邯鄲、邢臺、保定、滄州、廊坊、定州、辛集、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區,山西省太原、陽泉、長治、晉城市,山東省濟南、淄博、濟寧、德州、聊城、濱州、菏澤市,河南省鄭州、開封、安陽、鶴壁、新鄉、焦作、濮陽、濟源市。
“壓減”、“關?!?、“淘汰”、“搬遷”,成為推進重污染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詞,涉及鋼鐵、焦化、化工等行業。2019年12月底前,天津市將關停588立方米高爐1臺;河北省將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0萬噸、焦炭產能300萬噸、水泥產能100萬噸;山西省壓減鋼鐵產能175萬噸,關停淘汰焦炭產能1000萬噸;山東省壓減焦化產能1031萬噸。明確規定,對安全、環保不達標的化工企業,進行關閉或搬遷。
其中,煤炭洗選、陶瓷、石灰、軋鋼、鐵合金、有色金屬、化工等企業,要在2019年10月底前,按照“建設一批、改造一批、整合一批、淘汰一批”的要求,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環保治理水平。山西省對煤炭洗選企業較多的城市制定了新的專項整治方案,對環保設施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實施關停、整合,對保留的企業實施深度治理,全面提升煤炭儲存、裝卸、輸送以及篩選、破碎等環節無組織排放控制水平,加快推進企業集群環境空氣質量顆粒物、VOCs等監測工作。
根據《煉焦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》的規定:煤場、焦場應采用封閉、半封閉料場(倉、庫、棚),而新一代的智能環保氣膜結構,具有施工快、跨度大、智能環保、綠色低碳、安全便捷等傳統建筑無法比擬的優點,近幾年來,受到工業與體育領域的大力追捧。
中成空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——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4大專利技術(氣膜保溫隔熱技術/氣膜采光技術/大跨度氣膜技術/環保節能技術)、19年膜結構行業經驗、140m-180m世界超大跨度紀錄、100萬㎡年均建設面積、多項世界紀錄和國內新一代氣膜項目的EPC總包單位,愿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煤炭、鋼鐵、電力、焦化企業一道,齊心協力,并肩戰斗,通過建設智能化環保封閉煤場,打好環保攻堅戰,打贏藍天保衛戰。